跳到主要內容區

長庚大學臨床資訊與醫學統計研究中心

生物標識計畫

生物標識計畫:臨床生物標記之比較效果研究 (CER)

利用比較效果分析在台灣的臨床研究上在近期受到了相當程度的重視。2011年1月,中研院主辦的「 Biosigatures Initiative」工作坊,是由200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Prof. Lee Hartwell與國際藥物經濟及效果研究學會會長Prof. Scott Ramsey所促成。Biosigatures Initiative的兩大重要目標在於,改善人類疾病治療之成效,以及減低疾病治療之醫藥與社會成本。自1990年以來,新生物標記之發現預估已經成長了十倍之多,而如何有效運用這些被發現的新生物標記在幫助搜尋疾病早期之危險因子上、在提供有效的治療方式上、以及在幫助及早發現得病的危險群等種種方面,卻是相當大的挑戰。不同領域的研究團隊勢必要共同合作,以求在重大疾病的治療管理上取得共識。Biosignatures Institute應運而生,廣招各相關領域之專家,從臨床研究、基礎科學研究學者、生物及醫藥資訊專家、生物統計學者,以至健康/藥物經濟學家,集結組成這個合作性的組織。然而,在此生物標識計畫(Biosignatures Project)之中,選擇適用於比較效果分析方法(CER)之疾病必須遵從一定的準則,這些標準包括:該疾病是否囊括足夠的臨床研究專家學者?該疾病在台灣是否有大量的病人以提供足夠可募集到的疾病危險群?該疾病是否為本土相關、快速進展以便立即干預?該疾病能否提供改善治療成果與變更臨床照護路徑之機會?該疾病之生物標記能否立即被運用在臨床試驗上並提供改善臨床成果之可能?該疾病之臨床資訊是否能在如國家級資料庫等途徑取得,以利經濟評估之進行?至目前為止,關於早期偵測口腔鱗狀上皮細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之比較效果研究已經有初步成果,依照長庚大學和長庚醫院的標準,OSCC被遴選為Biosignatures Project之第一個研究標的。接下來的目標在於,追蹤並完成那些經由驗證過的生物標記之成果評估,以建立未來成本效益分析之直接比較;最終能以此改善OSCC病人之治療結果,並同時減輕醫療成本之負擔。除此之外,為了因應台灣相異的臨床目的,同時有其他團隊正致力於不同癌症生物標記之研究,如:肝癌(hepatocellular cancer)、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肺癌(lung cancer)、胃癌(gastric cancer)等等,比較效果分析(CER)方法也能經過變化之後,用以衡量應用這些生物標記試驗於臨床實務上之成本效益。